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8-16 15:38:22
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

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1

学习目标:

1、熟读课文,初步理解课文内容;

2、学会生字新词;

3、给课文分段;

4、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、模样、颜色。

教学准备:1、实地观察爬山虎。2、写观察日记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:

1、谜语:

(1)上搭架,下搭架,条条青龙藤上挂。(丝瓜)

(2)上搭架,下搭架,串串珍珠藤上挂。(葡萄)

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,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?

(搭架子。不搭架子,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。)

2、导语:

同学们知道了,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。爬山虎呢,也是一种攀援植物,可它不用搭架子,也能往高处爬。这是为什么呢?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《爬山虎的脚》。

3、对课题质疑。

二、检查预习: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;

三、出示学习目标、自读。

四、学习生字新词

1、开火车拼读、纠音。(字形重点:隙、漾)

2、解释生字词。

五、默读、思考:

1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?

2、分段。

3、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、汇报。

六、教学第一段(第1自然段)

1、默读、思考:

(1)这一段讲了什么?

(2)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?

2、提问

七、教学第二段(第2自然段)

1、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,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?(满墙的叶子)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?

2、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。

(1)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?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?从哪个词看出来?

(2)课文写爬山虎的脚,为什么要写第1、2自然段?

(3)讨论、归纳:要写爬山虎的脚,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、模样、颜色等,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,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。

3、重点指导朗读第3、4句。

4、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。

5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,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。

八、质疑。

九、做练习3

板书设计:

爬山虎的脚

刚长出:嫩红--→嫩绿

叶子

长大了: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

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2

(一)以疑激趣,导入新课

1、齐读课题:爬山虎的脚

2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。

3、教师归纳(板书:样子、怎样爬、变化)

4、教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,出示小黑板: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,先讲了(),再讲了(),最后讲了()。课文三、四、五自然段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。

(二)探究问题,深入学习

学习第三自然段。

(1)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,其余思考: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?

(2)观察实物(学生自由发言),告诉老师,你们发现了什么?

(3)观察实物并讨论?爬山虎的“脚”是什么颜色?长在什么地方?是什么形状?

(4)复述第四自然段。

(5)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叶柄的反面。

(6)提问启发: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(学生回答,教师板书:柔弱)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上墙吗?

【设计意图】

虽然爬山虎到处可见,但学生尚未留心,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观察。教师采摘实物并带入课堂,这样,就可以亲眼目睹爬山虎“脚”的形状像树枝,细得像头发丝,每根丝的头上有一个小圆片,长的位置在叶柄的反面。采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“反面”一词,了解到爬山虎“脚”的位置,进而观察到爬山虎“脚”的颜色,培养学生耐心、细致的观察习惯。

学习第四自然段

1、自读,并在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。

2、课件演示:第四自然段前三句。鼠标点击第三句,指名朗读,问:这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?(学生回答后,教师点击鼠标,使“一脚一脚”成为红色的字)

3、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呢?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。(学生回答,板书:触、巴、拉、贴)(教师点击鼠标,使这四个动词成为绿字)

4、学生再次朗读第四自然段,问:能否将四个动词交换顺序?(不能)

5、教师小结: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,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,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,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。

6、课件演示: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顽强地往上爬的情景,学生根据演示复述生长过程。

7、理解最后比喻句。

【设计意图】

利用课件讲读第四自然段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使其清除地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,由于作者深入细致地观察,描绘了“一墙美丽的爬山虎”,但对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认识,需要动态的课件演示,使学生真切地看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墙的。

学习第五自然段

1、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,以及怎样爬的特点,读读第五自然段,想一想,这一自然段还讲了些什么?共分几层?

2、该自然段说了哪两个问题?

(板书:枯萎牢固)

3、从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?

4、齐读最后一句,并理解其含义。

(三)总结问题,升华激情

1、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,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。

(学生回答小黑板上出示的问题)

2、教师小结: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,(图片展示美丽的农家小院里满墙的爬山虎)此时此刻,孩子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呢?

【设计意图】

图片展示家乡美丽的爬山虎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,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。

(四)拓展延伸

1、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(),再讲了(),最后讲了()。

2、背诵三、四自然段。

3、学生合作动手剪贴爬山虎叶子,粘贴一幅美丽的墙面。

【设计意图】

让学生动手协作粘贴 ……此处隐藏24592个字……、颜色等静态的东西,通过实地观察,学生容易掌握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,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,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。

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,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,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,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。

2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、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。

3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;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、实地观察爬山虎、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。

2、投影片。

3、多媒体课件:

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。

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两课时。

第一课时

〖学习目标〗

1、熟读课文,初步理解课文内容;

2、学会生字新词;

3、给课文分段;

4、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、模样、颜色。

〖教学准备〗

1、实地观察爬山虎。

2、写观察日记。

〖教学过程〗

一、导入新课

1、谜语:

⑴ 上搭架,下搭架,条条青龙藤上挂。(丝瓜)

⑵ 上搭架,下搭架,串串珍珠藤上挂。(葡萄)

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,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?

(搭架子。不搭架子,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。)

2、导语:

同学们知道了,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。爬山虎呢,也是一种攀援植物,可它不用搭架子,也能往高处爬。这是为什么呢?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《爬山虎的脚》。

3、对课题质疑。

二、检查预习

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;

三、出示学习目标、自读

四、学习生字新词

1、开火车拼读、纠音。

(字形重点:隙、漾)

2、解释生字词。

五、默读、思考

1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?

2、分段。

3、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、汇报。

六、教学第一段(第1自然段)

1、默读、思考:

⑴ 这一段讲了什么?

⑵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?

2、提问。

七、教学第二段(第2自然段)

1、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,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?(满墙的叶子)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?

2、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:

⑴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?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?从哪个词看出来?

⑵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,为什么要写第1、2自然段?

⑶ 讨论、归纳:要写爬山虎的脚,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、模样、颜色等,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,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。

3、重点指导朗读第3、4句。

4、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。

5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,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。

八、质疑

九、做练习3

〖板书设计〗

爬山虎的脚

刚长出:嫩红--→嫩绿

叶子

长大了: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

第二课时

〖学习目标〗

1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,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;

2、认识大自然的神奇,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。

〖教学重点〗

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,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;

〖教学难点〗

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。

〖教学准备〗

1、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(缺脚)的图案。

2、多媒体课件:

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;

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。

〖教学过程〗

一、复习

检查练习3。

(投影片出示)

二、导入课文

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?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?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。

(出示学标)

三、学习第3自然段

1、默读:

用~~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,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?

2、提问:

出句子投影,齐读。

3、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,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,选择正确颜色画脚:

以课文为根据,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,评议。

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、形状和颜色,全班说。

4、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?

5、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,说明了什么?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?(注意)

三、学习第4自然段

1、自由读。

2、听录音,请同学们合上眼睛,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?

3、多媒体显示、理解。

(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。)

4、用“▲”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:

触--→巴--→拉--→贴

5、齐读

6、抓住重点词,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?自己说、提名说。

7、指导朗读。

8、作者写爬山虎的脚“一脚一脚地往上爬”,换成“一步一步”,行吗?为什么?讨论、汇报。

9、多媒体再显示:

一棵--→满墙的爬山虎

10、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?

四、教学第5自然段

1、根据课后练习1⑶,轻声朗读。

2、同桌讨论、汇报。

3、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,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,说明了什么?

(观察细致、耐心)

五、第三段总结

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,先讲它的生长位置、形状和颜色,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,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。

六、质疑

七、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

八、课外作业

1、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,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;

2、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。

〖板书设计〗

生长位置、形状、颜色

爬山虎的脚

触--→巴--→拉--→贴

《《爬山虎的脚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